厉害了!历史上中医药的八个世界之最
2020-12-10

古板中医历史悠久 ,理论体系完整 ,疗法奇特 ,蕴藏富厚的实践经验。纵览历史生长进程 ,其医学基础早在二千年前已形成 ,历代医家继续前人知识 ,剖析其理论 ,使原有基础获得充分和发挥 ,再结合各自的文化修养和医学经验 ,不绝增补、立异 ,而形成现今的局面。在生长的历程中 ,就泛起了许多的医药之最。

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世界之最

一、最早提出医学教育的人--秦承祖

秦承祖是南北朝刘宋时期的医家 ,他精于方药 ,为人耿直。看待病人 ,岂论贫富 ,他都精心医治 ,多获良效。在刘宋朝廷重视教育的民风影响下 ,秦承祖于元嘉二十年(443年) ,上奏请求设置医学 ,以广教授 ,还编写了教学用书。在晋代以前 ,我国并没有设置医学教育 ,中医仅以师传家承的方法培养传人。秦承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开办医学教育和从事医学教学实践的人。


二、历史纪录的第一位女医生--义姁

汉武帝时代 ,义姁悬壶济世 ,深受群众的恋慕和接待。她不但善于治疗种种疾病 ,并且尤擅长妇科。由于她医疗技术精湛 ,朝野共知。汉武帝得知后将她召入宫内 ,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 ,深得太后的信任。西汉时 ,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已专门设有“女医" ,古称"视产乳之疾者"。


三、最早的公私集资医院开办者--苏轼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和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 , 苏轼先后两次来杭 , 分任杭州通判(相当于知州副职)和知州。杭州气候湿润 ,河流密布 ,由于贫困和医药匮乏 ,瘟疫频发。1090年春季 ,就突发一次疫情 ,适逢苏东坡任知州 ,他吩咐多做稠粥和药剂 ,并筹集公款白银2000两 ,又将自己50两黄金捐出 ,设立病坊 ,派出官员和医生为患者看病。这所名为“愉逸坊”的免费医院 ,明显带有民助性质 ,是领先时代的立异举措。值得一提的是 , “愉逸坊”及其运作模式引起朝廷的极大关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 ,朝廷开始在各地设置“安济坊” ,专为穷人治病。不久 ,愉逸坊也被朝廷改赐名“安济” ,遂为官办。苏轼开办的“愉逸坊”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私集资合办的医院。


四、最早的全身麻醉术--“麻沸散”

华佗接纳“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 ,施行剖腹手术。这种全身麻醉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 ,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占有重要职位 ,故华佗被后世尊为外科鼻诅。


五、最早的性激素--“秋石”

相传秋石的提炼 ,始于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 ,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着《周易参同契》 ,有“淮南炼秋石”的纪录。自唐宋以来 ,此术开始流行 ,《道藏 · 大丹记》、《许真君石函记 · 日月牝牡论》等唐代丹书皆有论述;北宋沈括在《苏沈良方》中 ,详尽纪录了秋石阴阳二炼法的程序要诀 ,其后叶梦得在《水云录》也有纪录。到了明代 ,又发明了石膏炼法和乳炼法 ,入清以后 ,此术渐衰。当今中药所用的秋石 ,主要是以盐为原料制备的赝品 ,俗称“咸秋石”。


六、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唐代显庆二年(657年) ,药学家苏敬提议修订新本草 ,唐政权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 ,唐政府“普颁天下 ,营求药物” ,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的药物 ,并令绘出实物图谱 ,以供编书之用 ,于公元659年撰成 《新修本草》颁行。本草学著作《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权力机关公布的 , 具有执法效力的药学专著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泛起的药典。


七、最早的药物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南北朝时 ,雷敩总结了我国五世纪前药物炮制的经验 ,撰成《雷公炮炙论》一书。该书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 , 共三卷。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 ,记述净选、破坏、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 ,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 ,如当归分头、身、尾 ,远志、麦冬去心等 ,其中有些要领至今仍被制药业所接纳。


八、最早的国立医药院校--唐代太医署

我国第一座由国家举办的正式医学专科学校 ,是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 ,在长安建立的唐太医署。唐太医署由行政、教学、 医疗、药工四大部份组成 ,与现在医学院(校)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相类似。在校师生达300多人 ,由医学、药学、行政三部分人员组成。医学教育分为:医、针、推拿、咒禁 ,其中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线人口齿、角法。各科的课程安排、考试制度、升降留退等都有一定规范。

厉害了!历史上中医药的八个世界之最

古板中医历史悠久 ,理论体系完整 ,疗法奇特 ,蕴藏富厚的实践经验。纵览历史生长进程 ,其医学基础早在二千年前已形成 ,历代医家继续前人知识 ,剖析其理论 ,使原有基础获得充分和发挥 ,再结合各自的文化修养和医学经验 ,不绝增补、立异 ,而形成现今的局面。在生长的历程中 ,就泛起了许多的医药之最。

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世界之最

一、最早提出医学教育的人--秦承祖

秦承祖是南北朝刘宋时期的医家 ,他精于方药 ,为人耿直。看待病人 ,岂论贫富 ,他都精心医治 ,多获良效。在刘宋朝廷重视教育的民风影响下 ,秦承祖于元嘉二十年(443年) ,上奏请求设置医学 ,以广教授 ,还编写了教学用书。在晋代以前 ,我国并没有设置医学教育 ,中医仅以师传家承的方法培养传人。秦承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开办医学教育和从事医学教学实践的人。


二、历史纪录的第一位女医生--义姁

汉武帝时代 ,义姁悬壶济世 ,深受群众的恋慕和接待。她不但善于治疗种种疾病 ,并且尤擅长妇科。由于她医疗技术精湛 ,朝野共知。汉武帝得知后将她召入宫内 ,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 ,深得太后的信任。西汉时 ,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已专门设有“女医" ,古称"视产乳之疾者"。


三、最早的公私集资医院开办者--苏轼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和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 , 苏轼先后两次来杭 , 分任杭州通判(相当于知州副职)和知州。杭州气候湿润 ,河流密布 ,由于贫困和医药匮乏 ,瘟疫频发。1090年春季 ,就突发一次疫情 ,适逢苏东坡任知州 ,他吩咐多做稠粥和药剂 ,并筹集公款白银2000两 ,又将自己50两黄金捐出 ,设立病坊 ,派出官员和医生为患者看病。这所名为“愉逸坊”的免费医院 ,明显带有民助性质 ,是领先时代的立异举措。值得一提的是 , “愉逸坊”及其运作模式引起朝廷的极大关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 ,朝廷开始在各地设置“安济坊” ,专为穷人治病。不久 ,愉逸坊也被朝廷改赐名“安济” ,遂为官办。苏轼开办的“愉逸坊”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私集资合办的医院。


四、最早的全身麻醉术--“麻沸散”

华佗接纳“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 ,施行剖腹手术。这种全身麻醉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 ,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占有重要职位 ,故华佗被后世尊为外科鼻诅。


五、最早的性激素--“秋石”

相传秋石的提炼 ,始于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 ,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着《周易参同契》 ,有“淮南炼秋石”的纪录。自唐宋以来 ,此术开始流行 ,《道藏 · 大丹记》、《许真君石函记 · 日月牝牡论》等唐代丹书皆有论述;北宋沈括在《苏沈良方》中 ,详尽纪录了秋石阴阳二炼法的程序要诀 ,其后叶梦得在《水云录》也有纪录。到了明代 ,又发明了石膏炼法和乳炼法 ,入清以后 ,此术渐衰。当今中药所用的秋石 ,主要是以盐为原料制备的赝品 ,俗称“咸秋石”。


六、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唐代显庆二年(657年) ,药学家苏敬提议修订新本草 ,唐政权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 ,唐政府“普颁天下 ,营求药物” ,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的药物 ,并令绘出实物图谱 ,以供编书之用 ,于公元659年撰成 《新修本草》颁行。本草学著作《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权力机关公布的 , 具有执法效力的药学专著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泛起的药典。


七、最早的药物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南北朝时 ,雷敩总结了我国五世纪前药物炮制的经验 ,撰成《雷公炮炙论》一书。该书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 , 共三卷。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 ,记述净选、破坏、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 ,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 ,如当归分头、身、尾 ,远志、麦冬去心等 ,其中有些要领至今仍被制药业所接纳。


八、最早的国立医药院校--唐代太医署

我国第一座由国家举办的正式医学专科学校 ,是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 ,在长安建立的唐太医署。唐太医署由行政、教学、 医疗、药工四大部份组成 ,与现在医学院(校)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相类似。在校师生达300多人 ,由医学、药学、行政三部分人员组成。医学教育分为:医、针、推拿、咒禁 ,其中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线人口齿、角法。各科的课程安排、考试制度、升降留退等都有一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