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医疗集团“四大”崛起 商业谱系图浮现
2015-08-21

    四家医疗集团作为整个社会办医领域的“开路先锋”,已经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结果,此后续会如何应对医疗机构的投后治理,又如何构建商业模式,对整个医疗工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不过,从“四大”频度极低的结果宣布来看,公立医院或国有企业医院的并购改制仍然难度极高,这个领域的未知和变数依然相当大。

 

  在新医改勉励社会力量办医的政策推动,中国的医疗集团逐渐成型,并形成“四大”花样。

 

  所谓“四大”,是对华润医疗集团(以下称“华润医疗”)、中信医疗健康工业集团(以下称“中信医疗”)、北大医疗工业集团(以下称“北大医疗”)以及上海复星医药集团(以下称“复星医药”)的统称。

 

  据果真信息统计,到目前为止,“四大”旗下的医疗机构已经拥有凌驾20000张床位。

 

  凭据已经披露的数据,华润医疗、北大医疗、复星医药在已往两年内都曾有过体现,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实现一万张床位规模的目标。果真如此,它们将成为中国医疗效劳市场上极具影响的社会办医力量。

 

  社会办医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生长中历经曲折。纵然在2009年新医改之后,社会办医当中“玻璃门”、“弹簧门”的阴影始终挥散不去。而随着革新的推进,诸如医疗行业是否允许政府参股的混淆所有制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又不绝涌现。

 

  正因为如此,以“四大”为代表的大型医疗集团的涌现才显自得义特殊。

 

  一方面,能够突破公立医院垄断、具备外加推力的一定是具有足够规模的医疗机构或医疗集团;另一方面,社会办医的特性也要求加入机构具备相当的实力�;谎灾�,社会办医需要足够强大的力量去突破旧有花样的藩篱。

 

  社会办医的形式主要包括新建、并购、改制等模式。社会力量无论是独资,照旧与政府、公立医院等相助、合资,医疗机构的建设、改制或革新都需要大宗的资金投入、足够的人才储备、恒久的品牌积累等。例如新近试水的安贞国际医院,计划投资就抵达30亿人民币。

 

  这种对社会办医力量实力的要求,不但包括应对整个办医历程中的危害和不确定性,还需要能够在这个历程中坚持自身的稳定和可连续生长。

 

  正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新医改以来,尤其是2013年国务院40号文出台后的实践标明,尽管医疗市场空前火爆,但真正有能力染指医疗效劳的机构少之又少。而公立医院、国有企业医院并购改制方面的几个重要案例,险些全部出自“四大”之手。

 

  但医疗的庞大性、专业性,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公益性又决定了,社会办医并不是有钱就能够任性得起来的。再加上大宗改制或混淆所有制医院都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需要社会办医构建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找到医疗与资本之间的平衡点。

 

  视察“四大”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四家医疗集团作为整个社会办医领域的“开路先锋”,已经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结果,此后续会如何应对医疗机构的投后治理,又如何构建商业模式,它们的实践和经验,对整个医疗工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虽然,“四大”尚没有乐成,整个医疗工业的商业探索仍然在一片未知中进行,这反而越发引发了厥后者的“冲劲儿”。近期,大批险企、药企、房企等招兵买马、豪掷千金杀入医疗效劳领域,甚至吸引了大批政府官员、公立医院院长加入其中。

 

  不过,从“四大”频度极低的结果宣布来看,公立医院或国有企业医院的并购改制仍然难度极高。这个领域的未知和变数依然相当大。

 

  华润医疗:

 

  如何做到规模最大  ?

 

  2014年年底,寂静许久的华润医疗突然宣布,出资收购淮北矿业集团所持有的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的全部股权。

 

  此次收购,使得华润医疗一举获得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下辖的淮北矿工总医院、淮北市精神病医院、淮北市肿瘤医院等16家分院、27家保健站和10多家社区卫生站,共近60家成员单位,以及床位3000张。

 

  华润医疗2011年建立于香港,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华润集团旗下一级利润中心。在淮北收购之前,华润医疗已经拥有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西区和东区,以及徐州矿山医院。

 

  完成2014年底的这次收购后,华润医疗旗下已拥有22家医院,合计开放床位数7300张,成为“四大”当中规模最大的医疗集团。为什么会是华润医疗  ?

 

  医疗是庞大、专业且属于高度行政管制的行业,此前很长时间当中,社会办医都以“小、散、乱”的边沿形式保存。而华润医疗在建立4年后便在规模上突破7000张,进展可谓神速。除了政策情况的改变,华润医疗做的第一单“生意”,即改制昆明市儿童医院可谓功不可没。

 

  昆明市儿童医院(以下称“昆儿”)是云南省最大的儿童医院。凭据华润医疗与昆明市卫生局的协议,双方建立合资公司100%控股华润昆明市儿童医院,华润医疗与昆明市卫生局则划分持有这家合资公司66%和34%的股份。

 

  这个改制项目的直接操盘手、时任华润医疗的CEO张海鹏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谈到,绝对控股是华润医疗并购医院的一大特点。绝对控股的最大优势在于掌握话语权,用人权、财务权、资产处理权等统统收入囊中。

 

  今后,华润医疗一直延续着这一思路。在与武钢告竣的合资相助协议中,华润医疗以现金出资的形式占股51%,而对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则直接收购了100%的股权。

 

  昆儿改制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不可是一次乐成的收购,而给了此前没有任何办医经验的华润医疗一个探索医院治理模式的平台。尤其是经过两年实践,华润医疗通过企业化、流程化、信息化、酒店化以及科研化的“五化”革新,乐成提升了这祖古板公立医院的效劳能力。

 

   “昆儿”一役,让华润医疗从“外行”酿成了局内人。在医疗并购市场上,不但具有资本,还具备了医院治理能力。而这两项是在医院竞购中的焦点竞争力。近期,华润医疗又与北大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告竣相助,进一步增强自身在医疗方面的能力。

 

  尽管其时仅是第一单生意,但张海鹏那时就已经构想了七大盈利模式:供应链治理、IT效劳、金融租赁效劳、医疗建筑设计、医院治理咨询、医疗教育陪训,以及医院托管。

 

  不过,在经历人事变换之后,华润医疗没有再就未来的商业模式有过任何阐释。并且淮北并购之后,其时亮相“将迎来一个快速生长期”的华润医疗,却在进入2015年之后8个月中未有斩获。

 

  中信医疗:

 

  双轮驱动勾勒运营模式

 

  与华润医疗一样,中信医疗亦建立于2011年,是中信集团的全资一级子公司。与华润医疗相比,中信医疗背后这棵大树越发强大。截至2014年末,中信集团总资产达47,329亿元,2009年以来连续六年入选美国《财产》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

 

  中信医疗总经理张继胜曾对媒体体现,中信医疗将借助中信集团的金融优势,接纳工业和资本双轮驱动的方法来满足资金需求。

 

  目前,中信医疗旗下拥有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中信惠州医院、杭州整形医院、杭州手外科医院等并购医院,以及加入改制的广东省汕尾市直属三家公立医院(汕尾市人民医院、汕尾市妇幼保健院、汕尾市第三人民医院)。别的另有深圳与厦门健康治理中心。

 

  中信医疗旗下医疗机构拥有的总床位数已经抵达约6000张。

 

  在这些医疗机构中,湘雅、惠州、杭州的几家医院都是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医院的优势在于商业模式清晰,医院通过医疗效劳取得的收益可以直接用于分派。而真正对中信医疗组成挑战的,是汕尾市三家公立医院的改制。

 

  2014年8月,中信医疗与汕尾市签署了《汕尾市直公立医院革新相助协议》。三家市属公立医院的资产,包括土地、衡宇、设备等,由汕尾市政府委托国资委持有。汕尾市国资委以这部分资产作为投入与中信医疗配合组建一家新的投资公司,持股比例4:6。

 

  公立医院改制的难度以及同时改制三家医院的体量,都对中信医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突出的是,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意味着,中信医疗无法直接从医疗效劳自己获得回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信医疗确定的思路是区域性医疗工业化运营。

 

  在中信医疗旗下,医疗和养老两个板块同样突出。建立之时,中信医疗已经在北京海淀、武夷山、井冈山等地均有养老项目。郭志荣出任中信医疗董事长后,又进一步提出“医养结合、以医促养”的生长模式。

 

  医疗和养老同时结构的意义在于,养老能够获得医疗的支撑,而又可以围绕医疗进行工业结构。中信医疗投资治理中心总经理陈一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体现,围绕医疗机构进行工业链整合,并继续结构康复、养老机构。医疗可以是非营利的,但可以通过康复、养老获得收益。

 

  关于整个医疗未来的生长模式,陈一谈到,中信医疗以重资产-轻资产相结合的投资为偏向,以并购为主,未来医疗工业化偏向是专科连锁、特色综合、工业链延伸、区域集团化,而整个工业化生长模式则是“一体生长、双轮驱动”,即以医疗效劳为焦点,并将资产和资内幕结合。

 

  北大医疗:

 

  商业模式的原点是医院网络

 

  与华润、中信两大央企级的医疗集团相比,北大医疗在近期的医疗投资并购方面体现得越发活跃。从资本和医疗两个维度权衡,北大医疗虽然在资本方面略逊一筹,但来自北大医学部的支持则是北大医疗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北大医疗旗下已经拥有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湖南株洲恺德医院、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以及目前规模最大的社会办医机构北大国际医院。别的,北大医疗脑健康中心、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等也都在建设中。

 

  就目前的规模而言,北大医疗旗下医院网络的床位数已经突破5000张,年内还将有可能进一步突破8000张。而北大医疗未来的目标则是实现万张床位的规模。这意味着,北大医疗近期仍将以很大力度对外并购新的医院。

 

  北大医疗的商业模式探索很早。早在北大国际医院筹建之中,围绕如何以非营利医院为基础构建商业模式就已经做了许多探讨。目前,北大医疗确定了对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治理和对医疗机构的全方位效劳两条主线的商业模式。

 

  在整个商业模式中,以医疗效劳机构处于焦点位置。

 

   “医院网络是北大医疗商业模式的原点,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建立起一个笼罩全国的医院网络。”北大医疗CEO吕和东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有了医院网络做依托,北大医疗价值链上的许多事情就可以做起来,好比药品配送、融资租赁、养老康复等。”

 

  在并购医院类型的选择上,北大医疗主要偏重在华北地区的综合医院。一方面是考虑综合医院的地区影响力更大,效劳链延展性更强,另一方面,北大医学部在北方地区的资源支持能力更强。

 

   “专科相对简单,它就一个医疗技术开展的规模和内容比较局限,比较好操作。而综合医院特别难,因为需要匹配大宗的医疗和治理人才。”北医医院治理随处长张俊说,“这是北大医疗跟其他社会资本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了北大医学部的支持使北大医疗有能力运营治理好综合医院。”

 

  目今,北大医疗旗下的医疗机构主要包括自建、并购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的投资规模都比较大、建设周期也更长。吕和东体现,在基本的医院网络结构实现后,探索出一整套医院治理模式,我们下一个走的偏向将是托管,主要针对政府举办的一些运营艰难的医院。

 

  不过,收购的综合医院为主,并不料味着北大医疗放弃专科医院的生长。实际上,北大医疗旗下已经有几家专科医疗机构,好比株洲恺德心血管医院、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等。别的另有正在建设当中依托北大六院专注于精神卫生领域的北大医疗脑健康中心。

 

   “专科医院现在我们主要是通过自己建设生长的模式。专科医院的明显特点是,只要把一个旗舰店做好,模式的复制能力极强。在这些项目运作中,我们要谋求一个久远的生长。”吕和东说。

 

  复星医药

 

  医疗并购的资本大玩家  ?

 

  复星医药是“四大”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也是一家医药企业。并且在业内,资本运作能力强是对复星医药的普遍评价。这一系列的特征,也决定了复星医药在“四大”中迥然差别的作风。

 

  目前,复星医药旗下控股的医院包括济民医院、广济医院、钟吾医院及禅城医院。凭据复星医药2014年年报,截至2014年底,这几家医院的审定床位共2770张。别的,复星医药还参股高端医疗效劳品牌和气家医疗。

 

  复星医药已基本形成了沿海兴旺都会高端医疗、二三线都会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及花样。从早前的这些结构可以看到,复星医药并购的医院都是民营医院。这或许是决定于民营资本自身所携带的基因。但随着外部情况的改变,复星医药逐渐开始实验与公立医院的相助。

 

  2014年8月,复星医药将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医诚医院投资治理有限公司与台州市立医院所属台州市立投资有限公司配合出资逾6.8亿元,设立台州市赞扬医养投资治理有限公司。这是复星医药首次实验与公立医院相助。

 

  进入2015年,混淆所有制看法骤然火爆,复星医药连续与温州市中医院、齐齐哈尔第一医院、玉林市医疗集团等公立医疗机构告竣相助协议,建设新的医疗机构。凭据已经披露的数据,台州和温州的项目完成后,复星医药旗下医疗机构拥有的床位数将再增加2500张。

 

  与四大的其他几家医疗机构差别的是,复星医药是在已经具备相关工业链的条件下进入医疗效劳领域。2014年,复星医药的药品和企业的制造相比2013年,划分增长了11.43%和38.20%。

 

  从复星医药的角度,并购新的医疗机构可以在集团内构建出全工业链的花样。而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医疗数据反过来还可以资助药品研发。以肿瘤为例,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谈到,收购的医院将嫁接肿瘤诊断,而收罗的数据则将用于药品研发。

 

  在健康工业崛起的2013年底,复星就喊出了要收购500家医院的目标。不过,虽然国家在政策上没有明确,但在整个新医改推动医药离开的大配景下,复星医药作为一家药企进行医院并购保存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四大”之外的医疗效劳市场同样风起云涌,泛起了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医疗集团,包括拥有爱育华妇儿、英智康复医院的首都医疗,整合中航旗下企业医院而成的中航医疗,新近在香港上市的和美医疗等。

 

  谁将成为“第五大”  ?

 

  从这个意义上讲,“四大”的泛起并非全是企业个体的乐成,而是代表了整个行业的生长趋势。而除了早前所体现出来的资本追捧之外,进入2015年后还体现了另外一种追捧,就是来自公立医院院长和政府官员的追捧。

 

  不久前,曾接二连三泛起公立医院院长离职投奔社会办医的新闻。

 

  例如原重庆医科大学隶属口腔医学院院长、重庆市口腔医院院长邓峰加盟拜博口腔医疗集团出任总裁;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隶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何超加盟泰康人寿医疗事业部;原首都医科大学隶属北京康复医院业务院长张庆民加盟重庆医科大学隶属第二医院宽仁康复医院(社会办医)。

 

  某种水平上,能够吸引公立医院院长加盟自己已经标明,社会办医已经拥有足够大、足够有价值的平台。而这种吸引力已经蔓延向政府官员。8月6日,21世纪经济经济报道独家披露,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革新司原副司长刘殿奎加盟阳光包管,卖力医疗健康相关事情,成为卫计委第一位辞官下海的司局级干部,同期,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张明伦也赴阳光包管任职,主要卖力战略性投资事宜,成为发改委第一位辞官下海的司局级干部。

 

  这既体现了社会办医的新趋势,又袒露了包管企业掘金医疗的野心。

 

  阳光包管于2014年开始结构医疗工业。2014年6月,保监会批准阳光人寿投资控股阳光融和医院,成为中国首家由包管机构控股的综合性医院。2015年1月,保监会又正式批准阳光包管提倡设立阳光融汇医疗健康工业生长基金,规模为50亿元。

 

  别的,险企中另有泰康人寿1000亿“砸”养老工业,中国人寿500亿的大健康基金计划。包管企业也成为“四大”之外,在医疗效劳领域最活跃的力量之一。

 

  不过,包括“四大”在内的医疗集团都没有形成可靠的商业模式,供应链是少有的模式清晰且能够赢利的商业途径之一。特别是,凤凰医疗就是依靠供应链模式乐成在香港上市。但实质上讲,供应链模式与医药离开相背离,究竟能够存续多久尚有疑问,医疗工业仍需要更多探索。


中国版医疗集团“四大”崛起 商业谱系图浮现

    四家医疗集团作为整个社会办医领域的“开路先锋”,已经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结果,此后续会如何应对医疗机构的投后治理,又如何构建商业模式,对整个医疗工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不过,从“四大”频度极低的结果宣布来看,公立医院或国有企业医院的并购改制仍然难度极高,这个领域的未知和变数依然相当大。

 

  在新医改勉励社会力量办医的政策推动,中国的医疗集团逐渐成型,并形成“四大”花样。

 

  所谓“四大”,是对华润医疗集团(以下称“华润医疗”)、中信医疗健康工业集团(以下称“中信医疗”)、北大医疗工业集团(以下称“北大医疗”)以及上海复星医药集团(以下称“复星医药”)的统称。

 

  据果真信息统计,到目前为止,“四大”旗下的医疗机构已经拥有凌驾20000张床位。

 

  凭据已经披露的数据,华润医疗、北大医疗、复星医药在已往两年内都曾有过体现,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实现一万张床位规模的目标。果真如此,它们将成为中国医疗效劳市场上极具影响的社会办医力量。

 

  社会办医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生长中历经曲折。纵然在2009年新医改之后,社会办医当中“玻璃门”、“弹簧门”的阴影始终挥散不去。而随着革新的推进,诸如医疗行业是否允许政府参股的混淆所有制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又不绝涌现。

 

  正因为如此,以“四大”为代表的大型医疗集团的涌现才显自得义特殊。

 

  一方面,能够突破公立医院垄断、具备外加推力的一定是具有足够规模的医疗机构或医疗集团;另一方面,社会办医的特性也要求加入机构具备相当的实力�;谎灾�,社会办医需要足够强大的力量去突破旧有花样的藩篱。

 

  社会办医的形式主要包括新建、并购、改制等模式。社会力量无论是独资,照旧与政府、公立医院等相助、合资,医疗机构的建设、改制或革新都需要大宗的资金投入、足够的人才储备、恒久的品牌积累等。例如新近试水的安贞国际医院,计划投资就抵达30亿人民币。

 

  这种对社会办医力量实力的要求,不但包括应对整个办医历程中的危害和不确定性,还需要能够在这个历程中坚持自身的稳定和可连续生长。

 

  正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新医改以来,尤其是2013年国务院40号文出台后的实践标明,尽管医疗市场空前火爆,但真正有能力染指医疗效劳的机构少之又少。而公立医院、国有企业医院并购改制方面的几个重要案例,险些全部出自“四大”之手。

 

  但医疗的庞大性、专业性,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公益性又决定了,社会办医并不是有钱就能够任性得起来的。再加上大宗改制或混淆所有制医院都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需要社会办医构建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找到医疗与资本之间的平衡点。

 

  视察“四大”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四家医疗集团作为整个社会办医领域的“开路先锋”,已经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结果,此后续会如何应对医疗机构的投后治理,又如何构建商业模式,它们的实践和经验,对整个医疗工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虽然,“四大”尚没有乐成,整个医疗工业的商业探索仍然在一片未知中进行,这反而越发引发了厥后者的“冲劲儿”。近期,大批险企、药企、房企等招兵买马、豪掷千金杀入医疗效劳领域,甚至吸引了大批政府官员、公立医院院长加入其中。

 

  不过,从“四大”频度极低的结果宣布来看,公立医院或国有企业医院的并购改制仍然难度极高。这个领域的未知和变数依然相当大。

 

  华润医疗:

 

  如何做到规模最大  ?

 

  2014年年底,寂静许久的华润医疗突然宣布,出资收购淮北矿业集团所持有的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的全部股权。

 

  此次收购,使得华润医疗一举获得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下辖的淮北矿工总医院、淮北市精神病医院、淮北市肿瘤医院等16家分院、27家保健站和10多家社区卫生站,共近60家成员单位,以及床位3000张。

 

  华润医疗2011年建立于香港,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华润集团旗下一级利润中心。在淮北收购之前,华润医疗已经拥有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西区和东区,以及徐州矿山医院。

 

  完成2014年底的这次收购后,华润医疗旗下已拥有22家医院,合计开放床位数7300张,成为“四大”当中规模最大的医疗集团。为什么会是华润医疗  ?

 

  医疗是庞大、专业且属于高度行政管制的行业,此前很长时间当中,社会办医都以“小、散、乱”的边沿形式保存。而华润医疗在建立4年后便在规模上突破7000张,进展可谓神速。除了政策情况的改变,华润医疗做的第一单“生意”,即改制昆明市儿童医院可谓功不可没。

 

  昆明市儿童医院(以下称“昆儿”)是云南省最大的儿童医院。凭据华润医疗与昆明市卫生局的协议,双方建立合资公司100%控股华润昆明市儿童医院,华润医疗与昆明市卫生局则划分持有这家合资公司66%和34%的股份。

 

  这个改制项目的直接操盘手、时任华润医疗的CEO张海鹏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谈到,绝对控股是华润医疗并购医院的一大特点。绝对控股的最大优势在于掌握话语权,用人权、财务权、资产处理权等统统收入囊中。

 

  今后,华润医疗一直延续着这一思路。在与武钢告竣的合资相助协议中,华润医疗以现金出资的形式占股51%,而对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则直接收购了100%的股权。

 

  昆儿改制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不可是一次乐成的收购,而给了此前没有任何办医经验的华润医疗一个探索医院治理模式的平台。尤其是经过两年实践,华润医疗通过企业化、流程化、信息化、酒店化以及科研化的“五化”革新,乐成提升了这祖古板公立医院的效劳能力。

 

   “昆儿”一役,让华润医疗从“外行”酿成了局内人。在医疗并购市场上,不但具有资本,还具备了医院治理能力。而这两项是在医院竞购中的焦点竞争力。近期,华润医疗又与北大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告竣相助,进一步增强自身在医疗方面的能力。

 

  尽管其时仅是第一单生意,但张海鹏那时就已经构想了七大盈利模式:供应链治理、IT效劳、金融租赁效劳、医疗建筑设计、医院治理咨询、医疗教育陪训,以及医院托管。

 

  不过,在经历人事变换之后,华润医疗没有再就未来的商业模式有过任何阐释。并且淮北并购之后,其时亮相“将迎来一个快速生长期”的华润医疗,却在进入2015年之后8个月中未有斩获。

 

  中信医疗:

 

  双轮驱动勾勒运营模式

 

  与华润医疗一样,中信医疗亦建立于2011年,是中信集团的全资一级子公司。与华润医疗相比,中信医疗背后这棵大树越发强大。截至2014年末,中信集团总资产达47,329亿元,2009年以来连续六年入选美国《财产》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

 

  中信医疗总经理张继胜曾对媒体体现,中信医疗将借助中信集团的金融优势,接纳工业和资本双轮驱动的方法来满足资金需求。

 

  目前,中信医疗旗下拥有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中信惠州医院、杭州整形医院、杭州手外科医院等并购医院,以及加入改制的广东省汕尾市直属三家公立医院(汕尾市人民医院、汕尾市妇幼保健院、汕尾市第三人民医院)。别的另有深圳与厦门健康治理中心。

 

  中信医疗旗下医疗机构拥有的总床位数已经抵达约6000张。

 

  在这些医疗机构中,湘雅、惠州、杭州的几家医院都是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医院的优势在于商业模式清晰,医院通过医疗效劳取得的收益可以直接用于分派。而真正对中信医疗组成挑战的,是汕尾市三家公立医院的改制。

 

  2014年8月,中信医疗与汕尾市签署了《汕尾市直公立医院革新相助协议》。三家市属公立医院的资产,包括土地、衡宇、设备等,由汕尾市政府委托国资委持有。汕尾市国资委以这部分资产作为投入与中信医疗配合组建一家新的投资公司,持股比例4:6。

 

  公立医院改制的难度以及同时改制三家医院的体量,都对中信医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突出的是,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意味着,中信医疗无法直接从医疗效劳自己获得回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信医疗确定的思路是区域性医疗工业化运营。

 

  在中信医疗旗下,医疗和养老两个板块同样突出。建立之时,中信医疗已经在北京海淀、武夷山、井冈山等地均有养老项目。郭志荣出任中信医疗董事长后,又进一步提出“医养结合、以医促养”的生长模式。

 

  医疗和养老同时结构的意义在于,养老能够获得医疗的支撑,而又可以围绕医疗进行工业结构。中信医疗投资治理中心总经理陈一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体现,围绕医疗机构进行工业链整合,并继续结构康复、养老机构。医疗可以是非营利的,但可以通过康复、养老获得收益。

 

  关于整个医疗未来的生长模式,陈一谈到,中信医疗以重资产-轻资产相结合的投资为偏向,以并购为主,未来医疗工业化偏向是专科连锁、特色综合、工业链延伸、区域集团化,而整个工业化生长模式则是“一体生长、双轮驱动”,即以医疗效劳为焦点,并将资产和资内幕结合。

 

  北大医疗:

 

  商业模式的原点是医院网络

 

  与华润、中信两大央企级的医疗集团相比,北大医疗在近期的医疗投资并购方面体现得越发活跃。从资本和医疗两个维度权衡,北大医疗虽然在资本方面略逊一筹,但来自北大医学部的支持则是北大医疗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北大医疗旗下已经拥有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湖南株洲恺德医院、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以及目前规模最大的社会办医机构北大国际医院。别的,北大医疗脑健康中心、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等也都在建设中。

 

  就目前的规模而言,北大医疗旗下医院网络的床位数已经突破5000张,年内还将有可能进一步突破8000张。而北大医疗未来的目标则是实现万张床位的规模。这意味着,北大医疗近期仍将以很大力度对外并购新的医院。

 

  北大医疗的商业模式探索很早。早在北大国际医院筹建之中,围绕如何以非营利医院为基础构建商业模式就已经做了许多探讨。目前,北大医疗确定了对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治理和对医疗机构的全方位效劳两条主线的商业模式。

 

  在整个商业模式中,以医疗效劳机构处于焦点位置。

 

   “医院网络是北大医疗商业模式的原点,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建立起一个笼罩全国的医院网络。”北大医疗CEO吕和东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有了医院网络做依托,北大医疗价值链上的许多事情就可以做起来,好比药品配送、融资租赁、养老康复等。”

 

  在并购医院类型的选择上,北大医疗主要偏重在华北地区的综合医院。一方面是考虑综合医院的地区影响力更大,效劳链延展性更强,另一方面,北大医学部在北方地区的资源支持能力更强。

 

   “专科相对简单,它就一个医疗技术开展的规模和内容比较局限,比较好操作。而综合医院特别难,因为需要匹配大宗的医疗和治理人才。”北医医院治理随处长张俊说,“这是北大医疗跟其他社会资本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了北大医学部的支持使北大医疗有能力运营治理好综合医院。”

 

  目今,北大医疗旗下的医疗机构主要包括自建、并购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的投资规模都比较大、建设周期也更长。吕和东体现,在基本的医院网络结构实现后,探索出一整套医院治理模式,我们下一个走的偏向将是托管,主要针对政府举办的一些运营艰难的医院。

 

  不过,收购的综合医院为主,并不料味着北大医疗放弃专科医院的生长。实际上,北大医疗旗下已经有几家专科医疗机构,好比株洲恺德心血管医院、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等。别的另有正在建设当中依托北大六院专注于精神卫生领域的北大医疗脑健康中心。

 

   “专科医院现在我们主要是通过自己建设生长的模式。专科医院的明显特点是,只要把一个旗舰店做好,模式的复制能力极强。在这些项目运作中,我们要谋求一个久远的生长。”吕和东说。

 

  复星医药

 

  医疗并购的资本大玩家  ?

 

  复星医药是“四大”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也是一家医药企业。并且在业内,资本运作能力强是对复星医药的普遍评价。这一系列的特征,也决定了复星医药在“四大”中迥然差别的作风。

 

  目前,复星医药旗下控股的医院包括济民医院、广济医院、钟吾医院及禅城医院。凭据复星医药2014年年报,截至2014年底,这几家医院的审定床位共2770张。别的,复星医药还参股高端医疗效劳品牌和气家医疗。

 

  复星医药已基本形成了沿海兴旺都会高端医疗、二三线都会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及花样。从早前的这些结构可以看到,复星医药并购的医院都是民营医院。这或许是决定于民营资本自身所携带的基因。但随着外部情况的改变,复星医药逐渐开始实验与公立医院的相助。

 

  2014年8月,复星医药将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医诚医院投资治理有限公司与台州市立医院所属台州市立投资有限公司配合出资逾6.8亿元,设立台州市赞扬医养投资治理有限公司。这是复星医药首次实验与公立医院相助。

 

  进入2015年,混淆所有制看法骤然火爆,复星医药连续与温州市中医院、齐齐哈尔第一医院、玉林市医疗集团等公立医疗机构告竣相助协议,建设新的医疗机构。凭据已经披露的数据,台州和温州的项目完成后,复星医药旗下医疗机构拥有的床位数将再增加2500张。

 

  与四大的其他几家医疗机构差别的是,复星医药是在已经具备相关工业链的条件下进入医疗效劳领域。2014年,复星医药的药品和企业的制造相比2013年,划分增长了11.43%和38.20%。

 

  从复星医药的角度,并购新的医疗机构可以在集团内构建出全工业链的花样。而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医疗数据反过来还可以资助药品研发。以肿瘤为例,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谈到,收购的医院将嫁接肿瘤诊断,而收罗的数据则将用于药品研发。

 

  在健康工业崛起的2013年底,复星就喊出了要收购500家医院的目标。不过,虽然国家在政策上没有明确,但在整个新医改推动医药离开的大配景下,复星医药作为一家药企进行医院并购保存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四大”之外的医疗效劳市场同样风起云涌,泛起了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医疗集团,包括拥有爱育华妇儿、英智康复医院的首都医疗,整合中航旗下企业医院而成的中航医疗,新近在香港上市的和美医疗等。

 

  谁将成为“第五大”  ?

 

  从这个意义上讲,“四大”的泛起并非全是企业个体的乐成,而是代表了整个行业的生长趋势。而除了早前所体现出来的资本追捧之外,进入2015年后还体现了另外一种追捧,就是来自公立医院院长和政府官员的追捧。

 

  不久前,曾接二连三泛起公立医院院长离职投奔社会办医的新闻。

 

  例如原重庆医科大学隶属口腔医学院院长、重庆市口腔医院院长邓峰加盟拜博口腔医疗集团出任总裁;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隶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何超加盟泰康人寿医疗事业部;原首都医科大学隶属北京康复医院业务院长张庆民加盟重庆医科大学隶属第二医院宽仁康复医院(社会办医)。

 

  某种水平上,能够吸引公立医院院长加盟自己已经标明,社会办医已经拥有足够大、足够有价值的平台。而这种吸引力已经蔓延向政府官员。8月6日,21世纪经济经济报道独家披露,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革新司原副司长刘殿奎加盟阳光包管,卖力医疗健康相关事情,成为卫计委第一位辞官下海的司局级干部,同期,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张明伦也赴阳光包管任职,主要卖力战略性投资事宜,成为发改委第一位辞官下海的司局级干部。

 

  这既体现了社会办医的新趋势,又袒露了包管企业掘金医疗的野心。

 

  阳光包管于2014年开始结构医疗工业。2014年6月,保监会批准阳光人寿投资控股阳光融和医院,成为中国首家由包管机构控股的综合性医院。2015年1月,保监会又正式批准阳光包管提倡设立阳光融汇医疗健康工业生长基金,规模为50亿元。

 

  别的,险企中另有泰康人寿1000亿“砸”养老工业,中国人寿500亿的大健康基金计划。包管企业也成为“四大”之外,在医疗效劳领域最活跃的力量之一。

 

  不过,包括“四大”在内的医疗集团都没有形成可靠的商业模式,供应链是少有的模式清晰且能够赢利的商业途径之一。特别是,凤凰医疗就是依靠供应链模式乐成在香港上市。但实质上讲,供应链模式与医药离开相背离,究竟能够存续多久尚有疑问,医疗工业仍需要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