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走路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日行万步源于营销看法
2020-05-22

微信朋友圈里,除了晒娃、晒美食、晒自拍,近几年晒步数已经成为另一种时尚,运动步数你追我赶,这既引发了动力又锤炼了身体,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翻看运动榜,1万起步是标配,2万起步有可能登顶,3万以上妥妥的“王者”。然而走得越多身体就越健康吗,谜底可能和你想的并纷歧样。

随着海内疫情形势的好转,春日里人们纷纷走落发门锤炼身体,约着组团刷步数。走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锤炼方法深受各人的喜爱。随着智能手机的生长和运入手环等可衣着设备的普及,相互比较每日步数渐渐成为了朋友圈中的新时尚。在朋友圈里的步数排行榜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那些日行二三万步的朋友们,不绝刷新“榜首”纪录。

生活中更是经常听到“日行万步保健康”的说法,走够1万步似乎成了人们散步时的一个默认指标:今天是否完成了锤炼目标,先翻开计步器看看步数是几多。那么,广为流传的“日行万步保健康”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网传有人因每天暴走2万步而患上急性滑膜炎,正常按一下膝盖都疼,我们在日常走路锤炼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手机、手环的计步原理是什么,真的准确吗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一、走路过多引起多种劳损性疾病

走路锤炼对身体的益处无需赘言。但需注意的是,走路虽好,但也不必一味追求步数多。从现有研究来看,并不支持步数越多就越健康长寿,相反,走路锤炼太过还可能导致肌肉、筋膜和枢纽损伤等劳损性疾病。

在临床接诊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陆伟碰到过不少因走路锤炼太过泛起膝前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此类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但主观症状较重。他们往往是平时运动量不大,突然加大运动,导致隔天或几天后泛起重复的膝枢纽疼痛不适症状。

“事实上,每个人的枢纽情况纷歧样,软骨的基因类型也纷歧样,一旦泛起疼痛症状,需要实时调解运动方法才行。”陆伟建议,膝前疼痛综合征患者应改变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导致膝枢纽疼痛的运动。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好比进行非负重下的膝枢纽屈伸和股四头肌的训练等。

由此可见,走路看似简单,但以健身为目的的走路对个人的体质仍有一定要求。每日应凭据自身身体情况,酌情决定行走步数和速度。别的,走路姿势也尤为重要,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非但不可起到保健效果,反倒会对肢体肌肉枢纽、身体姿态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对坚持正确的走路姿势,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邵增务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抬头挺胸,背部松开,两肩自然向后舒张膝盖坚持伸直。同时,腿在迈出的历程中,脚尖尽量向正前方,不迈八字步,自然摆臂,尽量不要背手行走。别的,注意做好运动前准备,充分拉伸,增加枢纽灵活度。


二、每天该走几多步才华坚持健康呢 ?

在邵增务看来,说到科学合理走路,不得不提的两个看法是行走步数和行走强度。关于每天究竟要走几多步,要走多快才华对身体好,差别研究人员也有差别看法。

2019年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对16741名老年女性每天的行走步数、行走强度和全因死亡率进行了丈量,认为与每天走2700步相比,走路抵达7500步,与全因死亡危害下降60%有关 ;但凌驾7500步之后,全因死亡率和步数之间就没多大关系了。

“全因死亡率,就是‘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是指一准时期内种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邵增务解释道。

现在年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近5000名受试者的剖析显示:对中老年人而言,与每天走4000步相比,走路步数抵达8000和12000步,划分与全因死亡危害下降51%和65%有关。

虽然在每天走几多步对健康最有利的问题上保存争议,但很是有趣的是,这两项研究却均认为行走强度与全因死亡危害无关。专家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时建议,每个人都应坚持足够的日常身体运动,相当于每天6000步或以上。


三、“日行万步”源于营销看法

“而关于‘日行万步保健康’的说法,目前尚无科学研究能支持这一结论。走路锤炼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陆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那么,“日行万步对身体有利”这种看法究竟从何而来 ?BBC纪录片《健身的真相》对这种说法进行了探寻。20世纪60年代,日本一家计步器厂家为了销售一款机械计步器,打出“一天1万步”的口号。

其时计步器厂家做了个大概的统计,得出了“日自己平均每天行走3500—5000步”的结论。为了给计步器加入辅助锤炼身体的看法,厂商灵机一动,将步数平均值上限乘以2,把日行万步和强身健体关联了起来。渐渐地,“一天1万步”这个口号,也就推广开来。

“可是目前为止,并没有‘日行1万步’的官方建议,也没有明确支持‘日行万步方能健康’的相关研究。”邵增务体现。


四、手机里的这个装置在“偷偷”数你的步数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步器是机械计步器。它的原理是基于物理学的一个十分常见的力学设备——摆锤,当人们行走的时候,计步器中的“摆锤”结构也会随之运动。“摆锤”结构的运动与人们行走的程序是近似一致的,通过相应的电路传感盘算系统将这种运动纪录下来,便实现了“计步”这一历程。

现在人们更多的是使用手机或运入手环进行计步。手机、手环的计步原理是什么 ?北京理工大学盘算机网络及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介绍,手机、手环接纳高精度运动状态感应器芯片进行人体运动状态感知,并辅以软件算法进行校正和显示步数。

具体而言,运动状态感应器主要是通过高精度加速度计来感测三维律动的加速度或振动等运动状况。常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又有三轴和六轴之分。三轴加速度计一般在手臂摆动时就会感知并纪录运动数据,而高等的六轴加速度计则会进一步判断走路、跑步、骑行、上楼等来提高运动数据纪录的精准度。

软件算规则是凭据加速度计实时捕获到的三维运动数据,经数字滤波、场景辨识、模型校正等运算处理,最终将加速度计获得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手环APP或手环可显示的数字,为用户泛起步数、距离、卡路里消耗数值信息。

“事实上,运入手环或手机计步主要是凭据人体的摆臂和震动来丈量步数或距离的。”闫怀志举例道,好比,即即是原地踏步,如果步幅和摆臂行动足够大,也会被纪录下来。差别的身高、步长、行动习惯等,也会对计步准确性爆发影响,因此必须经过软件校正才会越发准确。

再好比,通过积分加速度计和情况感知算法来判断是否真正爆发了空间位移,以决定是否计步。别的,还可以通过频率来判断人体是在真正走路跑步,照旧在虚晃手腕或摆出发体。在闫怀志看来,现在的手机、手环计步功效,已经充分考虑了种种滋扰场景和滋扰因素,经过软件算法校正后,结果较为准确。


【保健】走路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日行万步源于营销看法

微信朋友圈里,除了晒娃、晒美食、晒自拍,近几年晒步数已经成为另一种时尚,运动步数你追我赶,这既引发了动力又锤炼了身体,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翻看运动榜,1万起步是标配,2万起步有可能登顶,3万以上妥妥的“王者”。然而走得越多身体就越健康吗,谜底可能和你想的并纷歧样。

随着海内疫情形势的好转,春日里人们纷纷走落发门锤炼身体,约着组团刷步数。走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锤炼方法深受各人的喜爱。随着智能手机的生长和运入手环等可衣着设备的普及,相互比较每日步数渐渐成为了朋友圈中的新时尚。在朋友圈里的步数排行榜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那些日行二三万步的朋友们,不绝刷新“榜首”纪录。

生活中更是经常听到“日行万步保健康”的说法,走够1万步似乎成了人们散步时的一个默认指标:今天是否完成了锤炼目标,先翻开计步器看看步数是几多。那么,广为流传的“日行万步保健康”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网传有人因每天暴走2万步而患上急性滑膜炎,正常按一下膝盖都疼,我们在日常走路锤炼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手机、手环的计步原理是什么,真的准确吗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一、走路过多引起多种劳损性疾病

走路锤炼对身体的益处无需赘言。但需注意的是,走路虽好,但也不必一味追求步数多。从现有研究来看,并不支持步数越多就越健康长寿,相反,走路锤炼太过还可能导致肌肉、筋膜和枢纽损伤等劳损性疾病。

在临床接诊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陆伟碰到过不少因走路锤炼太过泛起膝前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此类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但主观症状较重。他们往往是平时运动量不大,突然加大运动,导致隔天或几天后泛起重复的膝枢纽疼痛不适症状。

“事实上,每个人的枢纽情况纷歧样,软骨的基因类型也纷歧样,一旦泛起疼痛症状,需要实时调解运动方法才行。”陆伟建议,膝前疼痛综合征患者应改变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导致膝枢纽疼痛的运动。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好比进行非负重下的膝枢纽屈伸和股四头肌的训练等。

由此可见,走路看似简单,但以健身为目的的走路对个人的体质仍有一定要求。每日应凭据自身身体情况,酌情决定行走步数和速度。别的,走路姿势也尤为重要,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非但不可起到保健效果,反倒会对肢体肌肉枢纽、身体姿态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对坚持正确的走路姿势,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邵增务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抬头挺胸,背部松开,两肩自然向后舒张膝盖坚持伸直。同时,腿在迈出的历程中,脚尖尽量向正前方,不迈八字步,自然摆臂,尽量不要背手行走。别的,注意做好运动前准备,充分拉伸,增加枢纽灵活度。


二、每天该走几多步才华坚持健康呢 ?

在邵增务看来,说到科学合理走路,不得不提的两个看法是行走步数和行走强度。关于每天究竟要走几多步,要走多快才华对身体好,差别研究人员也有差别看法。

2019年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对16741名老年女性每天的行走步数、行走强度和全因死亡率进行了丈量,认为与每天走2700步相比,走路抵达7500步,与全因死亡危害下降60%有关 ;但凌驾7500步之后,全因死亡率和步数之间就没多大关系了。

“全因死亡率,就是‘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是指一准时期内种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邵增务解释道。

现在年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近5000名受试者的剖析显示:对中老年人而言,与每天走4000步相比,走路步数抵达8000和12000步,划分与全因死亡危害下降51%和65%有关。

虽然在每天走几多步对健康最有利的问题上保存争议,但很是有趣的是,这两项研究却均认为行走强度与全因死亡危害无关。专家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时建议,每个人都应坚持足够的日常身体运动,相当于每天6000步或以上。


三、“日行万步”源于营销看法

“而关于‘日行万步保健康’的说法,目前尚无科学研究能支持这一结论。走路锤炼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陆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那么,“日行万步对身体有利”这种看法究竟从何而来 ?BBC纪录片《健身的真相》对这种说法进行了探寻。20世纪60年代,日本一家计步器厂家为了销售一款机械计步器,打出“一天1万步”的口号。

其时计步器厂家做了个大概的统计,得出了“日自己平均每天行走3500—5000步”的结论。为了给计步器加入辅助锤炼身体的看法,厂商灵机一动,将步数平均值上限乘以2,把日行万步和强身健体关联了起来。渐渐地,“一天1万步”这个口号,也就推广开来。

“可是目前为止,并没有‘日行1万步’的官方建议,也没有明确支持‘日行万步方能健康’的相关研究。”邵增务体现。


四、手机里的这个装置在“偷偷”数你的步数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步器是机械计步器。它的原理是基于物理学的一个十分常见的力学设备——摆锤,当人们行走的时候,计步器中的“摆锤”结构也会随之运动。“摆锤”结构的运动与人们行走的程序是近似一致的,通过相应的电路传感盘算系统将这种运动纪录下来,便实现了“计步”这一历程。

现在人们更多的是使用手机或运入手环进行计步。手机、手环的计步原理是什么 ?北京理工大学盘算机网络及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介绍,手机、手环接纳高精度运动状态感应器芯片进行人体运动状态感知,并辅以软件算法进行校正和显示步数。

具体而言,运动状态感应器主要是通过高精度加速度计来感测三维律动的加速度或振动等运动状况。常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又有三轴和六轴之分。三轴加速度计一般在手臂摆动时就会感知并纪录运动数据,而高等的六轴加速度计则会进一步判断走路、跑步、骑行、上楼等来提高运动数据纪录的精准度。

软件算规则是凭据加速度计实时捕获到的三维运动数据,经数字滤波、场景辨识、模型校正等运算处理,最终将加速度计获得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手环APP或手环可显示的数字,为用户泛起步数、距离、卡路里消耗数值信息。

“事实上,运入手环或手机计步主要是凭据人体的摆臂和震动来丈量步数或距离的。”闫怀志举例道,好比,即即是原地踏步,如果步幅和摆臂行动足够大,也会被纪录下来。差别的身高、步长、行动习惯等,也会对计步准确性爆发影响,因此必须经过软件校正才会越发准确。

再好比,通过积分加速度计和情况感知算法来判断是否真正爆发了空间位移,以决定是否计步。别的,还可以通过频率来判断人体是在真正走路跑步,照旧在虚晃手腕或摆出发体。在闫怀志看来,现在的手机、手环计步功效,已经充分考虑了种种滋扰场景和滋扰因素,经过软件算法校正后,结果较为准确。